人世間總有一種溫暖會在不經(jīng)意間打動你,會使你在那個瞬間潸然淚下。2月19日,記者途徑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境內(nèi)隆循高速公路團結(jié)出口防疫檢查站時,路邊一條醒目的橫幅吸引了記者的視線:“疫情防控工作愛心廚房”,下方愛心落款為:馬家大院、村里人家、農(nóng)家小院。
非常時期,是什么人將廚房搬到了卡點上?好奇心驅(qū)使記者上前了解原由。得到的答案著實讓人感慨萬千:是當?shù)氐膸讉€村民自發(fā)在這里“開店營業(yè)”,干起了賠本的買賣,只出不進。在簡陋的廚房里抒發(fā)著樸實的情懷,只為能讓日夜守卡的工作人員吃上一口熱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老百姓,平日里再平常不過的那群人,他們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之舉,但是他們心中也有家國,總是在民族危難時刻,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表達著一種熱愛 ——愛黨愛國。這種熱愛源于我們的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深得民心。由此折射出,只有把民生作為頭等大事的政黨,人民才會有這種最質(zhì)樸的愛戴,才會唇齒相依般同舟共濟,砥礪前行。
只為一線人員能吃碗熱面
馬家大院、村里人家、農(nóng)家小院。許多去過這些院落的人都知道,曾經(jīng)這些熟悉的院落都是海東黃河邊上少有的看山賞水品美食的好去處,每每讓人流連忘返。就在去年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中,化隆回族自治縣馬家大院餐飲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健和他的親屬,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帶頭拆除了馬家大院,后在原址上種植樹木,恢復了原貌,并關(guān)閉了自家的村里人家,親屬也接著關(guān)閉了農(nóng)家小院,由此給他們帶來的損失是不言而喻的。很多人以為他們會就此一蹶不振,恰恰相反的是,面對此次疫情,國家有難之時,他們卻格外振作,在自家與大家、小家與國家間再次找準了自己的位置。拿馬健的話說:“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過上了好日子,黨和政府要求我們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大局必須要顧。面對疫情,我們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小家該舍就舍。”
大年初三,馬健路過隆循高速團結(jié)出口防疫檢查站時,看到公安干警、醫(yī)務工作者、干部職工晝夜堅守在卡點上,雖然周邊群眾這頓你家送來了面片,下頓她家端來了拉面,也有送包子、羊肉、酸奶的……那場面著實讓人感動。但是端來的面片、拉面不是坨了就是涼了,加之有一頓沒一頓的,很多時候還得靠吃方便面充饑。都是血肉之軀,為了大家,不分晝夜連口熱飯都吃不上,把這一切看在眼里的馬健心里很不是滋味?;氐郊宜蚕胱鳇c飯送到卡點,又怕涼了、坨了不好吃,想來想去,馬健干脆決定一勞永逸,在卡點旁起鍋做飯。當天他就和卡點旁一空戶主商量能不能將房屋租給他,他想在卡點邊上設(shè)個廚房,能讓值守人員按時吃上一口熱飯。房主得知他要義務給卡點工作人員做飯,二話沒說,答應不要一分錢,讓他白用。
他的這一善行義舉立即得到了“農(nóng)家小院”老板——他小舅子克夫里及群科鎮(zhèn)團結(jié)一村村民馬乙布拉、馬玥俊、馬俊和馬素么乃4位自愿者的積極響應。
拉面店開在了防疫卡點
說干就干。馬健將原有閑置的鍋灶、碗勺拉了過去,并現(xiàn)購了面粉、牛肉、蔬菜、調(diào)料,召集3名拉面匠上崗,請來5名志愿者幫廚,像模像樣地建起了“疫情防控工作愛心廚房”,所有卡點上的44名值守人員一日三餐干拌、拉面管夠,有其他要求他盡量滿足。
馬乙布拉、馬玥俊、馬俊及馬素么乃4位愛心人士也都來到愛心廚房幫忙。2月2日,團結(jié)出口防疫檢查站旁,他們的“愛心廚房”就這樣正式“開業(yè)”了。 “愛心廚房”每天早上、中午、晚上,免費為奮戰(zhàn)在疫情防控一線的44位工作人員送上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面和各種炒菜。同時,為了保證食品和自身安全,他們要求所有員工進行體溫測量,佩戴口罩,定時洗手,定時消毒所有的餐具等物品。
據(jù)馬健介紹,截至2月19日,他們的“愛心廚房”已經(jīng)免費提供飯菜及3名人員工資達2萬多元。 在談到這個“愛心廚房”開到什么時候時,馬健脫口而出:“檢查站不撤,我不撤!”
“檢查站不撤,我不撤!”這絕不是一句空話,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以馬健為代表的拉面人,用他們的擔當與奉獻,以實際行動,投身到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疫”中。他們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沖到了一線,助力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守護一方平安,展示了拉面人的溫暖情懷,這些拉面人的善舉是愛心、是感動,更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