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倉,你這工具房地下全是木屑,你大大小小的工具少說也有六七十個了,這些設備線該盤的還是得盤起來,少些用電隱患。”近日,國家電網青海電力三江源海東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伊萬剛來到海東市平安區(qū)巴藏溝回族鄉(xiāng)堂寺爾村,開展用電隱患排查和網上國網APP宣傳。
坐落于巴藏溝鄉(xiāng)東部的堂寺爾村海拔2800米,是一個純藏族村落,2016年,該村成為平安區(qū)第一個整村脫貧村。沿著硬化路走到頭,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倉旦正才旦正在他的家具廠里忙活,從貧困戶到依靠藏雕產業(yè)發(fā)家致富,農網改造工程幫了他大忙。
為了摘掉“貧困戶”的帽子,倉旦正才旦借勢農網改造工程發(fā)展起了藏雕產業(yè)。動力電,讓倉旦正才旦的藏雕產業(yè)如虎添翼。
有了動力電,倉旦正才旦的活兒從來不怕多。據倉旦正才旦估算,自己平均每年能掙六七萬元。目前,他的藏雕已打開了省內多處銷路,分別發(fā)往化隆回族自治縣、黃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客源固定了,日子越過越紅火,倉旦正才旦真的脫貧了。
說起藏雕訂單,倉旦正才旦打開了話匣:“2019年下半年,我接了8萬元和30萬元的兩個訂單,除去成本總收益29萬元。我的藏雕不僅走出了海東,還銷往甘肅等地。這多虧了電的好處,沒有電,我的藏雕產業(yè)發(fā)展不起來。”
倉旦正才旦介紹,傳統(tǒng)與機電的加工比例保守算1:3,傳統(tǒng)手工藏雕慢不說,成本還很高,質量也不能保證,幾乎一半的收入要分給別人。“現如今,我自己就可以生產加工,平均每用一度電,我就能在藏雕加工上收益100元,一天下來除去人工成本,我不干活都有600元的收入。”倉旦正才旦說。
動力電,不僅讓倉旦正才旦撕掉了的“貧困戶”的標簽,也讓該村貧困戶年人均收入從2015年的最低保障性收入提升到了中等收入水平。在電力部門的支持下,如今的堂寺爾村里有做養(yǎng)殖的、有做脫谷粉碎的。“電力有了保障,村民在家創(chuàng)業(yè)照樣能掙錢,村民用電更舒心了。”談起村里的變化,堂寺爾村村干部李貢巴基高興地說。
伊萬剛表示,接下來,國家電網青海電力三江源海東供電公司將進一步加強電網改造升級和日常運維,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手段,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用電需要,為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