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 李富生 通訊員 郭國赟
從青年到暮年,他無數(shù)次用腳步和鐵鍬丈量禿嶺溝壑。65年間,義務(wù)植樹8萬余株覆蓋133公頃,默默履行入黨時許下的綠色承諾……他就是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第七屆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范獲得者李洪占。
一輩子初心不改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秉持一顆初心,用一把鐵锨、一副肩頭、一個甲子的時光,他為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xiāng)的荒山披上綠衣。
如今,山已成林,樹已成蔭。“還要種,只要走得動,不死就要種下去。”今年88歲的李洪占雖然步履有些蹣跚,但話語中依舊透著一個莊稼漢的耿直和堅韌。育苗、挖窩、培土,挖渠、引水、剡枝……在家人眼里,這就是他每天上班要干的活,而這個班,一上就是65年。
在閉塞的大山里,從種下第一棵樹開始,一天天一年年,綠點串成了線、綠線聚成了帶、綠帶擴成了面,終成一個蒼綠的愿景,終成一名共產(chǎn)黨人樸素的夢想。
“一開始,老百姓都覺得李洪占很‘憨’,他們覺得種樹種不出錢來。但就是這股憨勁兒,最終帶動了一大批人。老百姓的觀念變了,綠化荒山荒坡成為蔡家堡鄉(xiāng)老百姓農(nóng)閑時候的共同行為。”蔡家堡鄉(xiāng)黨委書記楊成祥說,十年樹木,而六十多年樹直的是一名普通黨員的脊梁,樹起的是老百姓團結(jié)奮進的信心。
一輩子精神不倒
黑刺好活、檸條皮實、青楊易栽、灌木花香。雖然講不出“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的大道理,但在李洪占的“種樹經(jīng)”里,蘊藏著一顆務(wù)實本分的心。
如今,易地搬遷,生活如畫。“黨的號召必須跟,山上的苦日子要講給孩子們聽,幸福的生活要用雙手拼。”李洪占最近比較愛轉(zhuǎn)悠,喜歡去新村廣場上坐坐,和搬下山來一起擁抱新生活的老兄弟們聊天。有時,也面對巷道墻上的宣傳標語出神……
在村里的“固定黨日”,憶苦思甜已成常態(tài),新村村貌已約定俗成,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是他對子女、對后輩的囑咐。在年初疫情防控關(guān)頭,他毅然拿出2萬元繳納大額黨費,在他的帶領(lǐng)下,他的3個子女每人捐款1千元,村上、鄉(xiāng)上、縣上的黨員群眾紛紛捐款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面對領(lǐng)導(dǎo)慰問和記者采訪,他總顯得很拘束,在他看來,所做的事情都是本分,是一個大山的兒子回報社會最質(zhì)樸的表達方式。
一輩子執(zhí)著不懈
滿目青山夕照明,伏櫪仍存萬里心。沒多少文化的他,說不出漂亮的話,卻干出了動人的事。手上布滿了老繭、指縫里塞滿了泥土,但就是表達不出來的那個詞,讓他挺成了一桿旗。
如今,門前路闊,村旁道寬。“現(xiàn)在,有了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村上有了集體經(jīng)濟,不僅我們村,村村都有,硬氣!”李洪占開始念起了“致富經(jīng)”。
他常對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二孫子李積彪念叨:“不忘本、得吃苦,要對得起黨員群眾的信任。要把班子帶好、把隊伍建好、把群眾引導(dǎo)好。樹挪死、人挪活,搬下來就必須把根扎深,帶領(lǐng)大家把日子過好。”
“搬下來的9個村抱團實施的村集體經(jīng)濟項目,就坐落在后灣村新址。自從工程隊進駐,到按期封頂,李洪占老人始終關(guān)注進度。”駐村干部王一翔說,他最喜歡聊的,就是搬下來后村上的發(fā)展前景和村民的“錢景”。老人一生平凡而偉大,是我們后輩學(xué)習(xí)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