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徐珊珊在今年上海兩會上遞交提案,建議設置“結婚冷靜期”,以保障婚前配偶知情權。此事引發(fā)輿論熱議,一度登上網(wǎng)絡熱搜榜。
結婚前是否需要“靜靜”?
“設立‘結婚冷靜期’旨在保障婚前雙方知情權。”徐珊珊表示。
民法典第1053條規(guī)定,一方患有重大疾病的,應當在結婚登記前如實告知對方,否則另一方可以請求撤銷婚姻。而在徐珊珊看來,婚前知情權范圍遠不止重大疾病,對婚姻關系建立及存續(xù)有重大影響的因素還有不少,如是否曾受過刑事處罰?婚前是否有重大債務?
全國律協(xié)婚姻家庭法委員會副主任譚芳是一名多年從事婚姻家事的律師,她表示:“在工作中,我發(fā)現(xiàn)婚前缺乏了解是導致婚姻破裂的一大原因。如今,社會人員流動范圍大,很多信息難辨真?zhèn)巍?lsquo;結婚冷靜期’旨在引導雙方在婚前相互充分了解,在信息對稱的情況下行使婚姻自由的權利。”
上海已婚市民胡康表示,結婚涉及財產(chǎn)、倫理、個人名譽、社會形象等問題,應適當設置“冷靜期”。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反對的聲音。上海政法學院教授章友德表示,大多數(shù)情況下,在戀愛雙方?jīng)Q定步入婚姻之前,都有了較長時間的互動和了解。當然也不乏激情型、沖動式的結合,這需要輿論加以引導,但沒有必要進行“冷靜期”的制度設計。
“冷靜期”是否侵犯婚姻自由?會降低結婚比例?
“人生很多時候像射箭一樣,瞄的時間越久可能射得越不準。” 醫(yī)學博士李枳說,“冷靜”再三有可能就真的“涼涼”了。
李枳認為,因隱瞞信息而導致婚姻破裂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群。而設立“結婚冷靜期”可能讓原本就令人擔憂的結婚率和生育率降低。
針對輿論焦點,徐珊珊回應說,建議中的“冷靜期”其實是“登記調查期”,是一種特定目的的“冷靜期”。不能在申請登記當天領證并非設置行政門檻,出發(fā)點在于保障雙方知情權和保障婚姻意愿真實,登記生效與否的決定權仍在雙方。雙方也可以在書面明確放棄“登記調查期”的情況下直接領證。
徐珊珊表示,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礎上的婚姻選擇才是真正的婚姻自由,避免婚姻“帶病上路”,減少“因不了解而結婚,因了解而離婚”的悲劇發(fā)生。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對配偶負責,更是對家庭、對下一代負責,也有利于降低離婚率、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
“冷靜期”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結婚前應了解對方哪些信息?一些網(wǎng)友表示,了解得太少自己不放心,打聽得太多對方不舒心。
徐珊珊建議,在上海試點設立“婚姻登記調查期”,保障配偶婚前在婚史、重疾、債務、犯罪記錄等方面的知情權,相關部門應提供相應的查詢便利。在雙方書面明確不作查詢的情況下,也可不啟動“登記調查期”。
具體而言,將目前《婚姻登記條例》中的申請登記即發(fā)證生效,分為申請登記和登記生效兩個階段,中間增加調查期。男女雙方前往民政機構可先登記,合理期間(如14天)內未向民政機構提出撤回登記的,則婚姻關系自動生效。
同時,對于撤回婚姻登記的,應避免隱私泄露,對已查詢到的對方隱私信息應當配套個人隱私保障措施。徐珊珊建議,在婚姻登記機構的主持下,雙方簽署個人隱私保密承諾函,承諾對查詢到的對方隱私信息予以保密,如有擴散將承擔侵權責任或違約責任。
但對于“冷靜期”的可操作性,一些專家持不同意見。“設置這樣的冷靜期會增加政府公共服務的成本。”章友德認為,這種為防范少數(shù)不誠信群體而增加的服務不應設立。不少網(wǎng)友也認為,“結婚冷靜期”沒有實際必要。
譚芳則認為,若設置“結婚冷靜期”,應采取何種大眾都能接受的方式,還需在充分調研再慎重決定。